怀念 | 百年来新夏
他是陈垣、余嘉锡、启功和范文澜的弟子;
他被“投闲置散”十八年,依然不屈不挠;
研究北洋军阀史,是他“文革”期间的罪状之一;
他治史严谨,反复增补,五十年著一书;
他一生著述百余种,何止“等身”?
他生命最后的时间里,还认真为天津广播录制音视频节目
……
他就是来新夏先生(1923-2014)。文化名人,著名历史学家、方志学家、图书文献学家。来先生出生于1923年7月21日,农历六月初八,昨天是先生诞辰100周年。
来新夏,1946年毕业于北平辅仁大学史学系。1949年被保送至华北大学。1951年奉调至南开大学历史系任教,历任南开大学教授、校务委员、图书馆学系主任、图书馆馆长、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2002年获美国华人图书馆员协会(CALA)年度“杰出贡献奖”。生前任教育部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地方文献研究室主任、北京大学中国古文献研究中心兼职教授、兼任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学会名誉会长等。
来新夏治学严谨,功底深厚,研究成果宏富,面世学术专著30馀种、古籍整理多种。其著述多为开创之作,如《北洋军阀史略》《古典目录学浅说》《方志学概论》《中国古代图书事业史》等,都开启了学术研究的新领域,因此以“纵横三学,自成一家”而享誉学界。晚年则笔耕不辍,以文史随笔向社会和大众传播历史文化传统和治学心得与智慧。
来新夏在读书治学
1986年,来新夏受天津市委、市政府委托,主编《天津近代史》。来新夏认为,“近代天津无疑是近代中国的缩影,因为中国近代史中的重大历史事件、社会经济的各种变化以及重要历史人物的活动都在天津近代史中有所反映,留下了历史的痕迹。所以研究和编写天津近代史不仅有益于理解中国近代史,而且还将提供一部信而可征的乡土教材。”
在编写过程中,来新夏始终践行这一指导思想。该书征引资料达200多种资料,约29万字,并有图片和附表,对自1840年至1919年间天津近代历史中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进行具体分析和系统阐述,并对若干重要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作出较恰当的评论,使大众更深刻地了解近代天津的发展历程。
2014年3月31日,来新夏先生因病去世。先生曾立下誓言:“有生之年,誓不挂笔”。他入院抢救前一个月,依然忙碌,包括忙于为天津广播录制音视频节目,向大众传播历史文化传统和治学智慧。在先生所编《邃谷自订学术简谱》里有以下记载:
2月17日,为广东人民出版社所约随笔集《难得人生老更忙》一书作序。(应出版社要求,该书在正式出版时更名为《邃谷四说》)。
19日,完成《关于<溃痈流毒>的几点考证》。这是先生此生所写的最后一篇学术考辨类文章。
同日,天津电台编辑温光怡前来探望,商定下周录像讲座一事。天津电台拟请津门十位学者讲述有关国学专题,邀请先生讲授“书文化的传承”,共十讲,每讲20分钟。
21日晚,身体忽然不适,头晕得厉害。次日晨起,症状略微减轻,一直等到晚间才渐渐恢复。
24日,天津电台记者前来录音、录像,今日方讲第一、二讲,历时一个小时完成。或许是因为又完成了一项新任务,精神为之一振。
26日,上午9时至10时许,继续录制“书文化的传承”第三、四讲。已经驾轻就熟,过程颇为顺利。
27日,晚睡前,忽然咳嗽,内有白痰,睡后平稳。
28日,上午录制第五、六讲,约一个小时。因病情之故,甚感疲劳。至晚间,体温已达38.8℃,咳嗽加剧……
3月1日,来新夏先生入天津总医院治疗,直到去世。
下面是来新夏先生为海河传媒中心天津广播录制的一集视频▼
来新夏先生诞辰百年之际,今天,我们用另一位已故著名历史学家、南开大学教授刘泽华的文章表达怀念之情。